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
舍利子:即舍利弗。在佛陀十大弟子中,智慧榜首。
色不异空:色——色蕴,其概念大致相当于哲学中的“物质”一词;异——不相同、离;空——物质的本质属性,具有无常、暂时、相对等意义,特指缘由所生法,无自性,即是“空”。
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译文
舍利弗呀!世界间一切事物自身已蕴藏着无常改变的空性,“空性”也是通过对事物存在的否定来实现的。
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赏析与点评
上文以“五蕴皆空”的理论来破除“我执”,得“人空”。若评论止于此,简单落入“空”的边见,佛家称“玩空”,也便是现代人所讲的“虚无主义”。所以《心经》紧接着以空观物,对五蕴的榜首蕴——“色蕴”作深入的观察,帮助人们辨别“有”与“空”之间的辩证关系,得空、有不贰的中道实相,领悟空而不空之理,这是《心经》中悟空的第四层意义。
黑白无常,无人不知,但真正理解其深意者,少之又少。其实,“黑”代表夜晚,而“白”代表白天,其意为人的生命在一天间。或许你觉得太短,古人“人生如朝露”则更短,西方人所说的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”又短了许多,而佛陀的无常观则是生命*短的描述:生命在呼吸间。在佛教看来,缘生缘灭的万物,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水相同,瞬息万变,一切都在改变之中。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生生灭灭,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本体(自性)。无自性故空,故说“色不异空”。这要求咱们在物质现象存在的当下,洞见到空的本质。从另一方面来讲,
空在哪?空并不是脱离物质现象而别的有一个独立存在的“空”,故咱们不能离“色”去找“空”。空的本质,就存在于千变万化的物质现象之中,而不是独立存在于物质之外,所以说“空不异色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