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甚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
无无明……甚至无老死:是十二缘由“流通门”的省略,为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所观:由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。如此循环流通,无穷无尽,便成为无边存亡。
亦无老死尽:是十二缘由“还灭门”的省略。佛陀在菩提树下顺观十二缘由后,了知“无明”是存亡的根本。若要出离存亡,必须先灭无明:无明尽则行尽,行尽则识尽,识尽则名色尽,名色尽则六入尽,六入尽则触尽,触尽则受尽,受尽则爱尽,爱尽则取尽,取尽则有尽,有尽则生尽,生尽则老死尽。如此十二支逐个灭尽,便得解脱。
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甚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译文
(空性中)没有无明,也没有灭尽的无明,甚至于没有老死,也没有灭尽的老死。
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甚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赏析与点评
佛陀运用十二缘由的教义,从生命现象的连续性来分析人生的本质。人生磨难的本源是过去世的业力(无明、行),引发现世的苦果(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);而现在的所作所为(爱、取、有),又是发生未来苦果的因(生、老死)。人生就是在这样因果循环中使得生命得以连续,故说“无我”。佛陀以一个“无”字提示人们,十二缘由仅仅是引导人们从缘起事物的前后连续改变,即透过事物的时间改变去观空,“我执”去除了,不应又执着于佛陀的教法为真理,而应放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