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
《华严经》全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(梵文:mahā-vaipulya-buddhāvatamsaka-sūtra) 。大方广为所证之法,佛为能证之人,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,华严二字为喻佛因位之万行如华(花),以此华庄重果地,故曰华严。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,以此华庄重法身,故曰华严。华严经是大乘释教修学*重要的经典之一。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,在禅定中为文殊、普贤等上乘菩萨解说无尽法界时所宣讲,藉普贤、文殊诸大菩萨显现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重,广阔满意、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。
《华严经》,签字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,藉普贤、文殊诸大菩萨显现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重,广阔满意、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。
此经汉译著有三种:一、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著,题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六十卷,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著,又称为"旧译《华严》",或称为《六十华严》。
二、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著,题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八十卷,又称为"新译《华严》",或称为《八十华严》。
三、唐贞元中般若的译著,也题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四十卷,它的全名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摆脱境地普贤行愿品》,简称为《普贤行愿品》,或称为《四十华严》。
此经榜首译六十卷本,它的梵文原本三万六千偈,是由慧远的弟子支法领从于阗(今新疆和田一带)得来,于晋义熙十四年(418)三月十日在扬州(今南京)道场寺请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出,三藏手执梵本,译为汉语,法业笔受,慧严、慧观等润文,吴郡内史孟顗、右卫将军褚叔度为檀越,于元熙二年(420)六月十日译竟,刘宋永初二年(421)复校结束(见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九经跋文等)。初译出时分五十卷,后改为六十卷,内分三十四品,总由七处、八会的说法而成。嗣后唐永隆元年(680)三月,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和法藏校勘此经,见所译《入法界缺》内有缺文,因更就梵本译出从摩耶夫人到弥勒菩萨文一段约八九纸补入(见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一)。这就成为现行《华严经》[2]六十卷本。
此经第二译八十卷本,它的梵文原本四万五千颂,系唐则天武后遣使从于阗求得,并请来其地三藏法师实叉难陀,于证圣元年(695)三月十四日在洛阳大遍空寺开端翻译,武后亲临译场首题品名,菩提留志、义净同宣梵本,复礼、法藏等并参加笔受润文,到圣历二年(699)十月十八日在佛授记寺译毕(见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九),成八十卷,内分三十九品,总由七处(同旧译)、九会(八会同旧译,新增"普光法堂"一会)的说法而成。后法藏发见此经《入法界品》中尚有脱文,仍与地婆诃罗校勘梵文,于第八十卷初从弥勒菩萨后至三千大千国际微尘数善常识前中间,补入文殊伸手摩善财顶十五行(《华严经疏》卷三、《华严经略策》),即为如今盛行的《华严经》八十卷本。
此经第三译四十卷本,它的梵文原本一万六千七百偈(见《贞元释教录》卷十七)系南天竺乌荼国王亲手书写遣使于贞元十一年(795)十一月送赠来唐。翌年六月,唐德宗嘱罽宾三藏般若在长安崇福寺从事翻译,广济译语,圆照笔受,智柔、智通回缀,道弘、鉴灵润文,道章、大通证义,澄观、灵邃等详定,至十四年(798)二月译毕,成四十卷。其内容系勘同旧新两译《华严经》的《入法界品》一品,但文字上大为增广;尤其是四十卷有普贤十大行愿,和新添的普贤广阔愿王清净偈,是前此两译《华严经》中所未有。以上是汉译此经的三大译著。此外,此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传译于我国的为数也不少。公元二世纪中--后汉支娄迦谶曾于洛阳译出《兜沙经》一卷,当是此经别行本汉译的开端,吴支谦、西晋竺法护、聂道真甚至南北朝、隋、唐各朝,都有《华严经》的支别离行本译出,在法藏《华严经列传》卷一中曾列举有这类别行译著三十五部。今略就现存各本并对照唐译各品会列载如下:
《佛说兜沙经》一卷("如来名号品","光亮觉品"),后汉支娄迦谶译。
《佛说菩萨本业经》一卷("净行品","十住品"),吴支谦译。
《诸菩萨求佛本业经》一卷("净行品"),西晋聂道真译。
《菩萨十住行道品》一卷("十住品"),西晋竺法护译。《菩萨十住经》一卷(同上),东晋祇多密译。
《渐备悉数智德经》五卷("十地品"),西晋竺法护译。《十住经》四卷(同上),后秦鸠摩罗什译。
《佛说十地经》九卷(同上),唐尸罗达摩译。
《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》三卷("十定品"),西晋竺法护译。
《显无边佛土积德行善经》一卷("寿量品"),唐玄奘译。
《佛说校量悉数佛刹积德行善经》一卷(同上),宋法贤译。
《佛说如来兴显经》四卷("如来呈现品"),西晋竺法护译。
《度世品经》六卷("离人间品"),西晋竺法护译。
《佛说罗摩迦经》三卷("入法界品"),西秦圣坚译。
《文殊师利发愿经》一卷(同上),东晋佛驮跋陀罗译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》一卷(同上),唐地婆诃罗译。
《佛华严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》二卷("普光法堂会"),隋阇那崛多译。
《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》一卷(同上),唐实叉难陀译。
《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