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风水:风水的定义,形法、堪與、青囊、青乌、相宅、地舆
历史上*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,他在《葬书》云:“葬者,乘气愤也。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淸人范宜宾为《葬书》作注云:“无水则风到而气散,有水则气止而风无,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*,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,以藏风之地为次等。”这就是说,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气愤的法术,只要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,才能得到气愤。
什么是气愤呢?《吕氏春秋•季春》云:“气愤方盛,阳气宣泄。”气愤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,是能够焕发生命生机的元素。
郭璞的定义还不全面,也不精确。他只把风水作为有关“葬者”的事宜,疏忽了风水还包括“生者居住”这一重要内容。并且,他的定义过于模糊、抽象,使人茫无头绪。
在郭璞之前,风水还有其它称号:
形法:《汉书•艺文志》有形法类,其中载录有《宫宅地势》二十卷,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在此条下注云:“说风水方位之书形法包括相地相形,也包括相人相畜,这是它与后世“风水”的不同之处。
堪與:堪为天,舆为地。堪又与“勘”“坎”“突”有相通之义。汉代就有了以堪舆为职业的人。《史记•日者列传》有褚先生记:“孝武帝时,聚会占家问之,某日可取妇乎?五行家曰可,堪舆家曰不行。”可见,堪舆家有择时的职责。《汉书•艺文志》载有《堪舆金匮》,也是说风水方位之书。
此外,又有称风水为青囊、青乌、相宅、地舆,此不一一举例。
对于风水一词,《辞海》的定义是:“风水,也叫堪舆。旧中国的一种迷信。以为住所基地或坟场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局势,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。也指相宅、相墓之法。”
近年来,学者们对《辞海》的定义持不同见解,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。新西兰学者尹弘基在《自然科学史研究》1989年第1期撰文说:“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象评价体系,它是中国古代地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,不能依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地称为迷信或科学。”潘谷西教授在《风水探源》一书的序言中指出:“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识,其范围包括住所、宫室、寺观、坟墓、村落、城市诸方面,其中触及坟墓的称为阴宅,触及其他方面的称为阳宅。”*近,台湾学者又提出风水是“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”。看来,风水大有被抬髙扶正的趋势。
在论及风水定义时,我们既要充分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*新效果,又要坚持脚踏实地的情绪,不行“王婆卖瓜,自我吹嘘”。我们以为: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,一种择吉避凶的法术,一种广泛流传的风俗,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识,一种有关阳宅与阴宅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,一种具有神秘色彩、朴素思想、稠密迷信成分、少许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淀。
